从教一生裸捐千万,96岁叶嘉莹的传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在院线上映,

一部小众文学传记电影,

在圈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赞誉,

上映第4天,豆瓣评分8.2分。

电影以叶嘉莹为主角,

她是从民国时期走出来的诗词大家,

那时,人们用“先生”一词来称呼德高望重的学者,

叶嘉莹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

“一生多艰,是诗词救了她。”

——概括了叶嘉莹的一生。

从年第一次站在讲台后开始,

叶嘉莹在国内外教授诗词整整75年了,

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大师辈出。

近些年,因陆续“裸捐”万用以诗词推广,

叶嘉莹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叶嘉莹

今年7月,

一条曾与该片导演——

彼时身在台北工作室的陈传兴连线,

聊了许多电影拍摄的幕后;

10月8日,我们在上海,

再次与刚结束隔离的陈传兴进行采访。

“它不只是叶先生本身的一部传记,

也在讲述诗词的命运,

和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记忆。”

撰文

鲁雨涵

10月8日,一条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见到陈传兴。九月底他从台湾飞到上海,刚刚结束了14天的疫情隔离期,用他自己的话说:“总算出狱了”。接下来几日,便是紧凑的采访和宣传活动。

影片在前期试映时,受到电影和文化圈的极高赞誉,几乎零负评,但陈传兴还是对电影的公映感到战战兢兢。

在这个划手机、打游戏、玩抖音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慷慨地拿出2个小时,观看一部关于诗词的纪录片?

采访前夕正值张爱玲诞辰周年,聊到这,陈传兴感叹说:“如果张爱玲当年在香港拍电影的时候,偶尔在镜头前面晃过,留下哪怕短短2秒钟的影像,有多少人会被感动。”包括钱钟书、杨绛、张充和等那一代伟大的学人、作家,鲜有留下影像资料,陈传兴感到非常惋惜。

这也是他开启《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传记系列的初衷。《掬水月在手》,是他“诗歌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记录我们这个时代活着的传奇——叶嘉莹。

启发·崭露

年,叶嘉莹在辅仁大学念大二,那时候整个北平(现北京)在日军的占领下。

十八岁的少女叶嘉莹,在老师顾随的教导下,发现了诗词更深层的美,内心深受启发。

“顾先生讲课,跟一般老师真是不一样”。他身材瘦高,总是面带微笑、潇洒从容地走进教室,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兴会淋漓,通过讲诗表达对人性、对人生的理解,而且中西融贯。这让叶嘉莹眼界大开。

叶嘉莹说在诗词道路上,伯父和老师顾随给她的影响最重要。

她年出生在北京,祖上是蒙古裔的满清贵族。从小就跟着伯父吟诵诗词,十多岁开始写诗填词。“伯父给我的是培养,老师给我的是启发。”叶嘉莹从单纯欣赏诗词的美,到理解诗词里面“真正的感发的生命”。

但同时她要面对的,是父亲失联、母亲过世,和整个时代的大动荡。

听了顾随6年课后,年,叶嘉莹在“情感关系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跟先生到上海结婚。很快又从上海搭船,跟着的整个动荡飘到台湾。

临走的时候,顾随送给叶嘉莹一首诗《送嘉莹南下》,头两句是:“食荼已久渐芳甘,世味如禅彻底参。”荼是一种苦茶,食荼已久,就会渐渐甘之若饴。同理,人的一生,历练的痛苦多了、久了,也就会慢慢接受。这个理,影响了叶嘉莹的一生。

叶嘉莹在电影中谈起第一次跟她先生相遇,他骑着自行车,说“现在夜深了,我就送你回去。”那时她还有点腼腆。后来说到“父亲不喜欢他,说他不学无术”,如果把镜头放慢,我们看到她的眼神,多少有些沉重的感伤。

到台湾后,整个家里只有她一人在工作,独自抚养女儿和全家。从少妇到中年,之后又一路两个肩膀把全家从台湾扛出去,飘到海外。“她从生命里走过来,滴着血,滴着泪。”但这一段回忆,叶嘉莹在电影中只用一句“我先生不工作”,草草带过。

上世纪50年代,叶嘉莹在台湾中学任教时为小朋友讲课

与情感和婚姻的不幸相反,叶嘉莹诗词之旅越走越顺。“我真是热爱古典文学,只要一讲课就神采飞扬。”

当时叶嘉莹在中学教书,同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讨论中国的诗词,让学界惊艳。时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台静农,仅仅是看了叶嘉莹写的旧诗词,就邀请她到台大教书。

白先勇回忆当时自己读的是外国文学,但就算逃课,也要去听叶先生的课,整整听了一年

拍摄《掬水月在手》的时候,陈传兴特意找来了叶嘉莹当时的学生,很多人如今已是文学界的学者、作家或大学教授。

“她总能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讲深奥的古诗词,不会让人觉得遥远。”再加上叶嘉莹年轻时候非常美,穿着典雅的旗袍,一口的京片子,学生们争着抢着要来一睹这位来自祖国故土的女神。

当时台湾有新诗跟旧诗的论战,两派的诗人吵到几乎要老死不相往来。这时,叶嘉莹写了一篇《略谈李义山的诗》(即李商隐),同时打动了两边,让大家了解到古典诗和新体诗之间是可以互通共融的,双方的矛盾由此化解。

诗人痖弦在电影中开玩笑说,是叶先生让两边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粽子,过端午,纪念屈原。

连接世界的大学者

李商隐、陶渊明、杜甫,是对叶嘉莹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也代表了她在诗词研究中的不同阶段。

叶嘉莹尤其喜欢杜甫,在电影里,一谈到杜甫,她就立刻直起身子,声音也响亮了起来。

在那个没有复印机、打字机的年代,叶嘉莹利用暑假的两三个月,坐公交车跑遍了台湾的图书馆,搜集了所有杜甫诗集的善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们抄下来,加上她的批注,编成了《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电影中说到这段经历时,她的表情似乎还流露出一点小骄傲。

这本著作奠定了叶嘉莹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让海外汉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