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女多男少背后
近期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公布了全国31个省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以及各省份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具体数据。
数据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中,整体上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比女性多出万,总人口性别比为.07,这其中,唯独吉林和辽宁两省总人口性别比在以下,分别为99.69和99.7——这意味着在这两个省份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
此外,黑龙江总人口性别比也非常接近,为.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不少地区呈现出男女性别不稳定的情况下,东北地区女多男少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女多男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总数为人,其中男性为人,女性为人,女性比男性多出约4.6万人。
其中,辽宁、吉林两省女性分别比男性多出约6.4万、3.7万人,黑龙江虽然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但差距也只有5.5万人。
综合东北三省的数据来看,东北可以说是全国男女比例“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沈阳沈河区城市街景。图/图虫创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统计研究室主任王广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造成近些年东北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和当地的经济、低迷的生育率、老龄化的持续加剧和人口的“负增长”有关。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杜宝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东北地区独生子女率非常高,在全国也算是名列前茅,“自然规律下独生子女男女比例基本上是1:1”。
在互联网上,关于“东北女性地位为何一直这么高”的话题一直经久不衰,也曾引起多方探讨。这一点也反映在文艺作品之中,在东北农村喜剧《乡村爱情》中,里面的女性个个独立不好惹。
有分析指出,东北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也与当地很少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老龄化的加剧是东北不得不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东北的男女比例。
据“七普”数据,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占25.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42%;吉林60岁及以上人口占23.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1%;黑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约5岁,老龄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性别比越低。”王广州谈到,老龄化越高,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越显著。
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失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东北女多男少现象形成的关键因素。
东北三省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的经济增速放缓,并且随着住房、就业、福利、保险等制度改革,原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无论对于本地人口的生存,还是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都稍显不足。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看来,东北之所以是人口性别比“洼地”,主要是由于人口外流尤其是男性人口外流导致的。
冯文猛表示,由于东北一些地方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男性来说压力相对较大,外流动力也就更大,而大学毕业后愿意回东北本地就业的往往是女性。男性出走,女性留下,客观上导致了女多男少的结果。
东北人都去哪了
长期以来,东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都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来在鼓励生育政策广泛推行的背景下,东北的人口低出生率局面却未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从数据上看,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年分别只有3.75‰、4.84‰和5.80‰,不仅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2‰),还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垫底。这既反映出当地居民生育意愿的低迷,又折射出东北处境的尴尬。
除了生育率没有得到改善外,人口流失也是东北需要直面的问题。
“七普”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10年间减少了万人,这个数量相当于石家庄、长沙、青岛等城市年的常住人口。
这些东北人都去哪了?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在外省人口数据中,户口登记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人口最多的省份前三名是山东、北京和河北。
山东、北京是东北人口外流的最主要的两个目的地。山东常住人口户口登记地在东北的人口超过万人,在北京则为万人。河北仅次于山东、北京,有66万人来自东北。
作为首都,北京长期以来在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资源方面,对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有着不小的经济辐射作用,再加上和东三省有距离上的优势,自然吸引了大批东北人前来定居。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北京人才吸引力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山东于东北而言,有着更深的渊源,一方面山东也是北方经济强省;另外一方面,两地历史联系紧密。历史上山东发生过“闯关东”,大批山东人迁移到东北,两地人口交流联系比较多,因此东北人对山东的向往也就不难理解。
而号称“东北第四省”海南,虽然人口占比为.86,但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人口总数是人,东北三省的人口占比只有9.25%。
不过,每到冬季便大量去海南过冬的东北“候鸟人”,由于居住时间没有超过6个月,往往不会被当作常住人口统计进去。
更为严峻的是,在东北的流失人口中,多以适龄劳动力为主。
相关数据显示,在黑龙江流到省外的人口当中,适龄劳动力占比在80%以上,其中20-29岁的人口约占30%。
这其中,智力的外流对东北人口格局的影响尤为深远。
据第一财经报道,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地留存率仅为11.89%,在33个学校中倒数第一。在哈工大的就业地区分布中,最高的是广东,占比高达19.5%,第二去向是北京,为17.13%。
此外,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本省留存率也只有17.2%,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为27.02%。
如何把人“留住”,对东北来说同样迫在眉睫。
作者:陈淑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29.html